造型基础课程, 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基础设计造型能力的专业课程, 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站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这门功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影响,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刻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精神疲倦, 难以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提高造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吸引力, 各种功能的移动教学平台走进课堂,但是这些移动教学平台的专门化程度不高,在应用的过程中, 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有必要顺应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创设高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 造型基础课程各移动教学平台的优缺点
在现阶段的造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 进入课堂的移动教学平台, 主要是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构建的微信小程序、基于专业服务软件的智能App、基于专业设计软件的独立在线教学互动程序等。 各移动教学平台的介入, 的确在某些方面发挥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但是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还是暴露出了一定的缺点。
1.1 移动教学平台的优点
造型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移动教学平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移动教学平台的帮助下,师生之间可以非常顺畅地在课上和课下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了解,学生和教师也更加亲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日常的互动中得到提升。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移动教学平台的技术环境符合设计造型软件的应用条件, 因此学生可以比较方便地使用现代化的操作软件来完成教学环节中的实操练习。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有效提高造型基础课程的课堂魅力。 移动教学平台的引入,增强了造型基础课程的现代感和时代性,让学生们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有效增强了造型基础课程的课堂魅力,增强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1.2 移动教学平台的缺点
在造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移动教学平台,虽然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不利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缺点:一是教学实操的专业性不足。 当前阶段引入的移动教学平台中, 微信小程序只能支持部分专业设计软件的运行,尽管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的实时互动,可是因为专业软件无法在这个平台的支持下同步运行,所以学生虽然在互动时能得到指导, 但是在实操时仍然要独立面对软件操作的各种难题, 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教学难度难以有效降低。引入智能App 的确可以支持专业软件的系统运行, 但是每一个智能App 只能为固定的一款软件服务, 实操时的专业性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因为软件不能兼容,教师不得不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以供使用, 这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不及时。使用独立在线的教学互动程序,可以充分保障实操的专业性, 但是这类实操软件的互动功能往往比较弱, 而且这类专业软件对于电脑硬件的要求较高。 通常,受电脑配置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操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2 造型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造型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技术基础, 将师生之间的常规教学互动设定为课堂教学的交流基础, 将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软件系统引入课堂,构建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
2.1 造型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从对这一模式的基本界定来看, 拥有一套操作展示和实操练习比较简单的教学软件, 是建立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关键。 该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素描教学软件, 较好地解决了将信息技术与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难题。具体来讲,由于这一软件适用于WIN7/WIN10 等操作系统, 且在运行时无须独立安装, 只要双击虚拟现实素描教学软件的图标文件就可以运行,在运行后,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主界面的提示,将软件和自己使用的电脑进行匹配,在实现师生教学“全程互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练来说明设计效果的差异, 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设计本身, 而不需要在熟悉设计软件上耗费太多精力。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dzyqjyxxjs.cn/qikandaodu/2021/0201/732.html
上一篇:美声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分析
下一篇:高职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究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投稿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编辑部|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版面费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